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个被手机操控的工

摘 要

  来信 我感觉我已经不是一个人,而且个被手机操控的工具。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刷视频。明知道有些视频和文字没啥营养,但我就是习惯性地打开,然后往下不停地

来信


我感觉我已经不是一个人,而且个被手机操控的工具。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刷视频。明知道有些视频和文字没啥营养,但我就是习惯性地打开,然后往下不停地刷。有时候一刷就是一上午。中午吃了饭,下午接着刷视频,电视剧,电影。心里有个声音在不停地说,这样毫无意义,你该做点别的。可是,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这么清闲,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拿来刷手机。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你看,有那么多人在努力考研,考编,考公务员。这么多人在为了好的工作而努力。还有的在辛苦地带孩子,生孩子。而我,怎么可以这么无所事事,每天能悠闲地刷手机?富二代吗?呵呵,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算起来,我应该是穷N代了吧。既然这么穷,怎么还有时间无聊到刷手机呢?


没错,我现在是个啃老族。是个知道吃睡,然后什么也管,什么也不想做的赤裸裸的懒娘。我曾经不是这样的。


我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考上了大学。带着一口破箱子和一颗饱含凌云壮志的雄心,我一意孤行,踏上了北上的旅程。我相信,经历过无数个煎熬的日夜,我终将迎来彩虹般的岁月。但,井底之蛙终归错看了天空,原来天不是那小小的一方圆。而跳出来的我,在这个开阔的天地下,彻底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我彻底散了,这一晃,竟到了而立之年。我又缩回了我的井底。


父母不可置信的眼神以及恨铁不成钢的感慨,让我更加确信,我原本只是只青蛙,却妄想做那展翅翱翔的雄鹰。结果证实,这确实是妄想。可我万万没想到,我竟再也做不回那只高跳的青蛙了!!!曾经我还愤怒,彷徨,努力挣扎过,但后来,我连想法都没有了,是真的没了一点情绪和想法。每天就抱着手机,呆一天。


有人也许会建议说,放下手机,出门走走,海阔天空。我出去过,我也工作过。但我依旧觉得空虚。因为,我不知道我来这世上是干嘛的。我太迷茫了,对生活真的没有一点想法。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许我生病了?


繁星


回信


繁星,见信好:


你信中提及的“手机上瘾”问题,一定困扰着很多当代人,毕竟手机被称为我们长在手上的新器官。所以首先你不必有巨大的愧疚感和自我谴责,你的困扰是很多人都共有的。


你在信的末尾提及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从你简短的来信中,我无法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并非有资格下诊断的临床医生。如果你认真考虑自己是否生病的可能,建议你应当接受专业的临床诊断。如果的确有抑郁症等相关困扰,由此导致你整日什么都不想做、刷手机、发呆,那么你得先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接受自己可以不努力、可以歇着、可以发呆、可以整日刷手机。在日本电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女主角宫崎葵面对患抑郁症的丈夫,感慨说:我才不努力呢!是感慨也是告诫,如果觉得太痛苦,就不要努力了。


但是你写信的行为本身,似乎是一种想要摆脱手机上瘾的信号。我从你的的信中也读出一种你强烈想要改变的愿望。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尝试,我有几条小小的建议,你或许可以从这些小的改变开始。不过我也不并非什么时间管理大师,在时间管理或者摆脱手机上瘾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尝试中,因此也只能说一句艰难的共勉。


对我来说,最有效的一点,是你要找到比刷手机能带给你更大快感的东西。如果单纯依靠意志力,强迫自己不刷手机,很可能如同不断减肥失败的人,一次次陷入恶性循环。但如果你能找到刷手机之外更强大的乐趣,形成好习惯、正向循环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至于什么是能带给你更大快感的东西,我也没办法给出你直接的答案。但很常见的几种,比如说阅读、运动、写作、或者强有力的社交纽带、亲密关系等等。你可以自己去探索。


再者,你可以试试一些比较容易上手的时间管理技巧。这方面的书籍、app和经验介绍很多,我就不多赘述了。我只介绍一个对我来说也比较管用的小技巧,有一段时间我也困扰于自己的效率问题,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不太满意,总觉得自己的时间利用很成问题。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张自己初中时候的作息时间表,详细列出了每个小时的日程安排。我借鉴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验,再一次记录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当我把每日的时间利用一小时一小时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中间有大量的时间是被浪费和虚度的,也对自己拥有的时间获得了更清晰的感知。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阶段性地试验一下这个小方法,它也能帮助你提高改善日程安排的动力。


此外,你也可以列一下在刷手机的时候,你到底在刷什么,你最常沉迷的几个app或网站是什么?你在其中获得的快感是什么?当你能够感受到你自己在刷手机的过程中细微的感受与情绪时,你也就获得了可以观察它、脱离它的力量。关于社交网络成瘾,我们也发过一篇相关文章《点赞、内容推荐、正在输入……社交网络的致瘾性设计如何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这篇文章拆解了诸多科技巨头们如何利用人性脆弱大发横财但与此同时却严格管控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更有很多科技大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使用twitter、脸书、iPad。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如果我们不甘心沦为被科技、大数据和资本严密计算和掌控的工具,去认识这一计算和掌控的过程本身,也是必要的。


希望我的回信对你能有一点启发和实际的帮助,然后能够顺着这个小小的启发走向更正向的反馈。我们共勉!


回信人:走走


本期麦田信箱就回复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惑,生活上的,思想上的,欢迎来信~


来信地址:maitianxinxiang@163.com(就是“麦田信箱”四个字的全拼)


来信主题:阅读、工作、生活、情感…… 只要是你想说的,任何主题都ok


回信制度:我们会在每周末,刊发大家的来信(可匿名)与我们的回信。每周由编辑部的值班编辑回信,如果你有特别“钟意”的编辑,也可以指定特定的编辑回信唷。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